产品中心

供应进口儿茶

产品编号: P0088442 CAS号:
分子式: 分子量:
EIENCS:    

 品名:
    儿茶

别名:
    儿茶膏、黑儿茶、孩儿茶、乌爹泥、乌叠泥、乌丁泥、西谢等。
概述:
    儿茶是我国重要南药之一,过去药用全部依靠进口,现在国内可以生产。

    本品为豆科植物儿茶[Acacia catechu(L.)Willd.]的去皮枝、干的干燥煎膏。为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》1990年版收载。

    儿茶在我国应用历史悠久,据云南《普洱府志》记载:2300年前,从缅甸引入车里(今景洪县)栽培。傣族称儿茶为西谢,用于治刀枪伤、外伤出血、烫烧伤、皮肤溃烂、湿疹、痢疾、腹泻。儿茶原名乌爹泥,别名孩儿茶,《本草纲目》列入土部。李时珍曰:"出南番爪哇、暹罗诸国,今云南老挝暮云场地方造之"。"气味:苦涩、平、无毒。主治:清上膈热,化痰生津;涂金疮,一切诸疮;生肌定痛,止血,收湿"。《本草正要》载:降火生津,清痰涎咳嗽。治口疮喉痹,烦热;止消渴,吐血、衄血、便血、尿血,湿热痢血,及妇人崩淋,经血不止;小儿疳热,口疳、热疮,湿烂诸疮;敛肌长肉。亦杀诸虫。
产地分布:
    儿茶在我国分布区域较窄。主要分布于云南;海南、广西、广东、福建、四川、贵州亦有种植。主产于云南勐腊、景洪;广西南宁;广东遂溪;福建漳州;海南万宁、儋县、屯昌。60年代后期云南潞西、思茅、孟连、耿马亦有种植。
形态特征:
    落叶乔木,株高6-13米,树皮灰褐,纵裂,小枝细,有刺。叶为2回羽状复叶,互生,羽片10-12对,长2-4厘米,具短柄,小叶片20-50对;平行排列成复瓦状,几无柄,线形;总状花序腋生;花黄色或白色;花萼基部联合成筒状,上部分裂,裂片半圆形,有稀疏的毛,花瓣5,长披针形或卵状椭圆形;雄蕊多数,伸出于花冠之外;荚果扁而薄,紫褐色,有光泽,种子7-8枚。